金价狂飙背后:2025年黄金还能买吗?

author 阅读:37 2025-04-12 20:16:06 评论:0

金价狂飙:避险天堂还是最后的疯狂?

黄金价格的疯涨,总让人嗅到一丝不安的气息。2025年,全球经济的迷雾比以往更浓,与其说是经济复苏的曙光,不如说是各种矛盾激化的前兆。金价的上涨,在这样的背景下,更像是一种病态的信号,反映的是人们对现有经济秩序的深度不信任。截止到某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突破2100美元/盎司,年度涨幅超过17%,这数字背后,究竟是理性投资的增长,还是恐慌情绪的蔓延?

特朗普阴影下的全球经济:不确定性与黄金的避风港

不得不承认,特朗普这个名字,就像悬在全球经济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。他那套激进的关税政策,简直就是全球贸易的慢性毒药,加速美国经济滞胀风险的到来。更可怕的是,这位老兄的政策总是朝令夕改,今天说要搞这个,明天又变卦搞那个,把市场搅得一团糟。黄金,这个老掉牙的避险资产,在这种环境下,自然成了惊弓之鸟们的救命稻草。问题是,这种避险需求真的是建立在对经济基本面的理性判断之上吗?恐怕更多的是对政治风险的过度反应。

央行购金潮:一场重塑黄金定价逻辑的豪赌?

如果说散户的恐慌性买入还能理解,那么各国央行的疯狂购金,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。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4年各国央行的购金量高达1044.6吨,连续三年超过1000吨。与此同时,黄金投资需求也增长了25%,达到1180吨,创下四年来的新高。这种央行层面的大规模操作,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资产配置,更像是对未来货币体系的一次豪赌。他们是在赌什么?赌美元的衰落?赌地缘政治的冲突?还是赌全球经济的彻底失控?

被打破的传统:美元实际利率与金价的脱钩

长期以来,黄金都被视作对抗通胀的利器,美元实际利率与金价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。但近几年,这种联系似乎被打破了。国际政治的“去全球化”、“去美元化”趋势,导致各国央行纷纷增持黄金,避险需求也刺激了投资需求的增长。这种新形势下,传统的黄金定价模型还能奏效吗?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黄金的“避险”属性,正在被过度强调,甚至被滥用。当所有人都把黄金当做避风港的时候,这个港口还能容纳下所有人吗?一旦避险情绪退潮,金价又将何去何从?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地方。

黄金定价因素的嬗变:谁在主导金价?

黄金这玩意儿,说白了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。既有商品的属性,又有金融的属性,抗通胀、避风险,各种光环加身。但你要真把它当成万能钥匙,那可就大错特错了。金价的涨跌,从来都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,而是一场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。

供需迷局:需求端才是金价的真正推手?

黄金产量相对稳定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所以,影响金价的关键,还得看需求端。全球通胀高企,黄金保值功能凸显;全球利率下行,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;全球政治经济动荡,黄金避险属性被放大。这些需求端的变量,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金价的走势。但是,这种影响是线性的吗?是可持续的吗?恐怕没那么简单。过度依赖需求端的分析,很容易陷入一种“需求决定价格”的简单逻辑,而忽略了市场情绪、投机行为等其他重要因素。

三因子模型:海通证券的炼金术?

海通证券搞了个三因子模型,用美元实际利率、通胀预期来刻画金融属性,用经济不确定性指数来刻画避险属性,试图构建一个黄金定价的完整框架。从他们的回溯测试来看,这个模型在2007-2022年期间表现良好,对金价的解释力度高达73%。其中,实际利率是影响金价最关键的因素,解释了48%的金价波动。但是,历史数据再漂亮,也无法保证未来的预测一定准确。模型再完美,也无法捕捉到所有影响金价的变量。更何况,这个模型本身就存在一些争议。例如,它忽略了地缘政治风险、央行政策等重要因素,而且对某些变量的选取也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。

央行购金量激增:量变引发质变?

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2022年之前,各国央行的年均购金量大约在400吨左右,在全球黄金总需求中占比约为11%,对金价的影响有限。但是,从2022年开始,央行购金量翻倍,过去三年的购金量都超过了1000吨,占比直接跃升至20%以上,成为近年来金价快速上涨的最重要助推因素。这种央行行为的转变,是否意味着黄金定价逻辑的根本改变?是否意味着黄金已经摆脱了传统的金融属性,成为一种地缘政治的工具?这些问题,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。

新兴市场央行的豪赌:储备多元化的必然选择?

从2022年至2024年全球主要央行的黄金储备变化来看,增持黄金的主力集中在新兴市场央行,例如波兰、土耳其、中国、埃及、印度等,发达国家央行的增持量相对较少。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,新兴市场央行加大对黄金的购买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世界格局的变化,导致新兴市场央行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抬升,客观上加速了黄金储备的再平衡。说白了,就是对美元的不信任感在蔓延。但是,这种不信任感是否会持续?是否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“去美元化”浪潮?这些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如果“去美元化”进程受阻,新兴市场央行的黄金储备是否会面临贬值的风险?

追踪央行购金动向:英国黄金出口数据的启示

世界黄金协会只提供季度性的央行购金数据,这对投资者来说频率太低了。海通证券指出,可以用英国黄金出口数据作为全球央行购金的代理变量。因为英国伦敦场外交易中心以交易400盎司金条为主,这种金条因交易金额更大、单位成本更低,通常更受到全球央行或机构投资者的青睐。这个思路有一定的道理,但也有其局限性。英国黄金出口数据只能反映一部分央行的购金行为,无法全面反映全球央行购金的整体情况。而且,英国黄金出口数据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,例如地缘政治风险、市场投机行为等。因此,在利用英国黄金出口数据进行投资决策时,需要谨慎评估,避免过度解读。

黄金的长期牛市:一场信心重塑的漫长征途

所谓的“长期牛市”,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。但冷静下来想想,哪有什么永远上涨的资产?黄金也不例外。鼓吹长期牛市的人,往往会选择性地忽略风险,夸大有利因素。对于黄金而言,真正的挑战不在于短期价格的波动,而在于能否重塑人们对它的信心,能否在未来的货币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地缘政治与货币体系重构:黄金的长期利好?

海通证券认为,长期来看,黄金已经进入新的一轮长期牛市。各国之间信任度的下降,带来了全球经济、货币体系的深度重构,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。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,但仔细推敲,却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地缘政治的紧张,确实会刺激避险需求,推高金价。但是,地缘政治的风险是无法预测的,今天可能爆发冲突,明天又可能达成和解。如果地缘政治风险缓解,黄金的避险需求又将如何?货币体系的重构,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充满了各种变数。未来是美元独霸天下,还是多极货币体系共存?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。

去美元化浪潮:各国央行的战略抉择?

2022年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,使得各国央行对美国金融制裁的担忧上升。再加上美国债务规模持续攀升,赤字率的高企有趋于长期化的趋势,财政纪律的丧失也会加剧投资者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,美国5年期CDS利差目前也处于近年来高位区间。潜在制裁风险与美国债务高企将使得对美元的信任基础被削弱。在这种情况下,全球货币体系重构所带来的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增加将是长期的趋势。这句话揭示了当前黄金上涨的一个重要逻辑:对美元的不信任。但是,这种不信任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,推动“去美元化”进程?这取决于各国央行的战略抉择。如果各国央行仍然依赖美元进行国际贸易和储备,那么“去美元化”就只是一句空话。

全球央行购金:才刚刚开始?

世界黄金协会2024年央行黄金储备调查问卷显示,69%的央行认为未来5年黄金储备将继续上升,这一比例自2022年以来呈持续上升趋势。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指出,各国央行购金的净买入周期可能才刚刚开始。一方面,新兴市场央行作为购金主力,黄金储备占比实际上并不高,例如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仅为5%,印度央行为8%,埃及央行为23%。而发达国家央行,尤其是欧洲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基本在60%左右。相比来看,新兴市场央行的黄金储备仍显不足,未来依然存在提升黄金储备的空间。这个分析有一定的道理,但也有其局限性。新兴市场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低,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会继续大幅增持黄金。它们也可能面临其他方面的考虑,例如经济发展、汇率稳定等。

投资需求的变数:美联储的降息迷局

不过,也需要注意到,黄金的投资需求可能会生变。2024年黄金投资需求反弹,与美联储降息周期下,美元实际利率走低有密切关系。但是2025年美联储的降息路径变得扑朔迷离,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增加,使得美联储放慢了降息的步伐。根据3月美联储公布的其官员对基准利率的预测点阵图,2025年美联储可能只会降息两次。这段话提醒我们,不能忽视美联储政策对金价的影响。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是推动黄金投资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如果美联储放缓降息步伐,甚至停止降息,那么黄金的投资需求可能会受到抑制。

滞胀风险下的美联储:浅降息周期的黄金投资策略

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,未来黄金的投资需求难有大幅反弹,可能会维持在1100吨左右的水平,对金价影响有限。鉴于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呈现明显的通胀属性,美联储的降息路径更加谨慎。在“浅降息”周期当中,美国实际利率回落预计将面临更多波折,利率中枢或将维持高位。投资资金在美联储降息遇阻的背景下,未必会选择大幅流入黄金市场。这段话给出了一个比较谨慎的判断:未来黄金的投资需求可能不会大幅增长。这意味着,黄金的上涨动力可能会减弱。在“浅降息”周期中,美国实际利率可能会维持高位,这也会抑制黄金的投资需求。因此,在当前的形势下,黄金投资需要保持谨慎,避免盲目追涨。

本文 pipicrypto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www.pipicrypto.com/post/1671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