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大银行陨落:640万罚单难掩业绩颓势,31万投诉引爆信任危机

author 阅读:26 2025-04-18 20:18:33 评论:0

光大银行:昔日标杆的陨落与信任危机

光大银行最近又火了一把,不过这次是因为一张640万的罚单和两位高管的“终身禁业”。深圳金融监管局那份冷冰冰的处罚公告,像一把手术刀,毫不留情地划开了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授信管理上的脓疮——授信管理不到位,掩盖贷款质量,票据承兑业务贸易背景审查流于形式,桩桩件件,触目惊心。这已经不是光大银行今年第一次上“黑榜”了,年初至今,累计罚没金额已经超过2400万。这钱,恐怕交得心里不是滋味。

更让人唏嘘的是,光大银行刚公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,业绩数据一片惨淡。营业收入1354.15亿元,同比下降7.05%,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下滑了。你说这是“惯性”下滑?我看是病入膏肓!2022年降0.73%,2023年降3.92%,2024年直接崩到7.05%,三年下来,蒸发了三百多亿。银行的核心命脉——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佣金收入,也跟着遭殃,前者降了10.06%,后者更是断崖式下跌19.52%。

一边是业绩的持续萎靡,一边是内部控制的千疮百孔,这家曾经被视为股份制银行标杆的“光大”,如今却深陷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不禁要问,这“光大”二字,还能代表光明和远大吗?

罚单背后的溃烂:光大银行的合规困境

说光大银行的罚单“满天飞”绝非夸张。今年前四个月,光大银行就因为信贷违规被罚了超过2400万,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。如果把这些罚单摊开来看,你会发现,这哪里是银行,简直就是个风控漏洞集中营!

信贷业务:风险控制的“重灾区”

信贷业务,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,却成了光大银行的“重灾区”。贷前调查形同虚设,贷后监管更是缺失。深圳分行敢向关联企业发放贷款,压根不核实资金用途;扬州分行更绝,为了冲业绩,竟然虚增存款,把贷款转作保证金!这简直就是把银行的钱当成自家后花园,随意挪用。上海分行也好不到哪去,员工行为管理混乱,导致资金违规流入股市。无锡分行则因为“项目贷款管理不尽职”被罚180万。

这些问题背后,反映的是银行内部“重规模、轻风控”的落后思维。为了完成业绩指标,某些分行简直是不择手段,什么“红线”都敢踩。这种短视行为,最终损害的是整个银行的信誉和根基。

反洗钱的虚晃一枪:漏洞百出的防线

反洗钱,本应是银行守护金融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,但在光大银行这里,却成了一纸空文。今年1月,光大银行因为11项违法行为被央行罚款1878万元,其中就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、交易监测不到位等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前深圳分行副行长朱慧民,竟然涉嫌通过亲属收受客户3000万元贿赂!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“利益输送”,把反洗钱制度当成了摆设。这种内部腐败,才是光大银行最深层的危机。

客户的怒吼:投诉激增背后的信任崩塌

2024年,光大银行的投诉量达到了惊人的31.25万件,同比增长71%!其中,贷款业务投诉更是激增165%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随处可见客户的血泪控诉:信用卡“隐藏高额利息”、“催收暴力”……这些投诉,就像一颗颗炸弹,不断摧毁着光大银行的品牌形象。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,如此漠视客户权益,最终只会众叛亲离。

本文 pipicrypto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www.pipicrypto.com/post/1683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