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春高新業績藏雷:金賽藥業獨木難支,股價波動激勵落空
好的,這就為您奉上我改寫後的文章:
長春高新機構調研:光鮮背後的隱憂
最近長春高新發布了一份機構調研記錄,洋洋灑灑列了一堆機構名稱,看著挺唬人,細看內容,卻發現不少貓膩。這家公司一向以生物製藥為主,尤其是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,簡直是搖錢樹。但這次調研,總覺得他們有點報喜不報憂。
業績增長放緩:金賽藥業還能撐多久?
2024年營收和利潤都增長了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金賽藥業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,但也掩蓋不了其他業務的疲態。尤其是2025年一季度,營收同比下降,歸母淨利潤更是暴跌44.95%。
金賽藥業一枝獨秀,但你能保證它永遠高歌猛進嗎?生長激素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,長春高新在長效劑型上雖然有先發優勢,但其他廠家也在迎頭趕上。而且,生長激素這東西,爭議一直不斷,安全性問題、濫用問題,隨時可能引爆輿論。
研發投入:燒錢就能燒出未來?
研發投入增加了不少,這點值得肯定。但是,投入和產出成正比嗎?他們一口氣推進了9個一類創新藥進入臨床階段,聽起來很厲害,但藥物研發是個高風險的行業,9個項目,最後能成功上市幾個?別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,白白燒掉大把銀子。
那個伏欣奇拜單抗,號稱是治療痛風的新藥,聽起來前景不錯。但痛風藥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,這藥真能殺出一條血路?銷售團隊的搭建和市場推廣,又得花多少錢?
國際化:畫餅充饑還是真有乾貨?
國際化戰略喊得震天響,金賽藥業海外銷售收入暴增454%,聽起來很牛逼。但仔細一看,主要增長點是阿爾及利亞等新興市場。這些市場的容量有多大?能持續增長嗎?別到頭來,國際化只是個噱頭,撐不起長春高新的未來。所謂的“國內國際雙循環”,更像是為了迎合政策的空話。
地產業務:燙手山芋,何時能甩掉?
高新地產,簡直就是個拖油瓶。房地產行業現在是什麼光景,大家心知肚明。長春高新還在“積極消化庫存、籠資金”,這話聽著就讓人心慌。康達舊改項目,更是個未知數,搞不好會把公司拖入泥潭。
激勵計劃:朝令夕改,誠意何在?
2022年制定的股權激勵計劃,沒過兩年就提前終止了,理由是“股票價格發生較大波動”。這理由也太牽強了吧?說白了,就是股價沒達到他們的預期,不想讓員工分錢了。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,只會讓員工寒心。
總之,這次長春高新的機構調研,透露出不少隱憂。過度依賴單一產品、研發投入風險高、國際化進程緩慢、地產業務拖累,這些都是潛在的雷。投資者在追捧這家公司的時候,還是要多一份冷靜,多一份思考。
本文 pipicrypto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www.pipicrypto.com/post/1688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