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·15:保险业的自说自话与消费者权益的真诚守护?
“3·15”金融消费者权益日:保险业的自说自话,还是真诚守护?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“3·15”,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摆出“保障金融权益,助力美好生活”的姿态,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消费者权益的守护神。君康人寿也不例外,围绕着八大权益,推出了八个维度的宣传活动,口号喊得震天响。但是,在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,我们真的能感受到他们的诚意吗?
“重宣传”:口号震天响,实际行动呢?
君康人寿声称要“全方位宣传利民惠民政策”,在各种渠道上“彰显保险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新风尚”。这话说得漂亮,但仔细想想,这些宣传真的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保险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吗?还是仅仅停留在“买保险就是爱自己”、“保险是家庭的保护伞”这类空洞的口号上?
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《关于2023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》(https://www.cbirc.gov.cn/cn/doc/9821.html),销售误导仍然是保险消费投诉的重灾区。这说明,保险公司在宣传上做得远远不够,消费者仍然容易被夸大收益、隐瞒风险的销售话术所迷惑。
“防风险”:揭露“代理退保”骗局,谁来监管源头乱象?
针对“代理退保”乱象,君康人寿表示要进行风险提示,帮助消费者远离侵害。这当然是好事,但是,仅仅提示风险就够了吗?“代理退保”之所以能滋生,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保险产品本身存在缺陷,或者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。如果保险公司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,仅仅依靠风险提示,恐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。
更何况,有些保险公司自己就在暗地里配合“代理退保”机构,通过各种手段拖延理赔、降低赔付金额,逼迫消费者选择退保。这种情况下,保险公司又如何能真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“防风险”呢?
“护权益”:承诺很美好,落实是关键
君康人寿承诺要聚焦“服务过程透明化”、“服务通道立体化”等等,甚至还推出了24小时在线客服。这些承诺听起来都很诱人,但是,消费者真正需要的,是高效、便捷、专业的服务,而不是花里胡哨的口号。
很多消费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理赔时被各种理由搪塞、保单条款晦涩难懂、客服人员一问三不知。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,再多的服务承诺也只是空中楼阁。
“强科技”:大模型加持,真的能提升服务体验?
君康人寿宣称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,要提升运营效率,为客户带来更智能的服务体验。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,但是,我们也要警惕“技术噱头”。如果大模型只是用来应付客户、推卸责任,或者进行更加精准的营销,那么这种“智能服务”只会让消费者更加反感。
惠民利民:下沉服务重心就能解决所有问题?
君康人寿表示要开展入校园、入社区等活动,将保险服务送入千家万户。这种做法确实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,但是,如果保险公司不改变“重销售、轻服务”的观念,即使把服务送到家门口,也难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。
总而言之,在“3·15”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保险公司的宣传口号,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只有真正把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,才能赢得市场和未来。
本文 pipicrypto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www.pipicrypto.com/post/1587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