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览业巨变!新质生产力是馅饼还是陷阱?

author 阅读:57 2025-03-14 19:43:31 评论:0

展览业:新质生产力下的机遇与挑战

展览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作用不容忽视。它不仅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平台,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《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》的数据喜人,展会数量基本持平,展览面积同比增长10.1%。然而,数据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的问题。

新质生产力:机遇与挑战并存

新质生产力无疑为展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元宇宙等技术的应用,确实推动了展览新场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的涌现。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,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、美团的自动配送车和京东的虚拟物流园区等创新成果。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展览业的鲜活案例。

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。一方面,技术进步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,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另一方面,新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带来伦理、安全等方面的风险,需要我们高度重视。此外,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新技术应用于展览展示,而缺乏对行业痛点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解决方案,那么最终也只能是“新瓶装旧酒”,难以真正提升展览业的质量和效率。

国际化:机遇与风险同在

国际化程度的提升是近年来中国展览业的显著特点。越来越多的展会项目通过了国际展览业协会(UFI)认证,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通过中国的展会来拓展市场。第二届链博会上,欧美参展商占比大幅提升就是一个例证。进博会、服贸会等大型国际展会的外国展商数量也屡创新高。

然而,国际化并非简单的“引进来”。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,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,如何提升中国展览业的自主创新能力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展会。如果过度依赖国外资源,甚至沦为国外品牌的“展示场”,那么最终只会削弱中国展览业的竞争力。此外,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也给展览业的国际化带来了不确定性。例如,地缘政治冲突、贸易保护主义等都可能对国际展览合作产生不利影响。

“走出去”:机遇与挑战并存

中国企业积极“走出去”拓展市场,这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华沙PTAK国际展览中心管理委员会主席托马什?希普瓦预计2025年中国展商数量将翻倍,法国ABE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亚洲区总裁苗瑞卿也观察到中国民营企业“走出去”的趋势。

但“走出去”并非盲目扩张。企业需要对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、文化习俗、市场需求等进行充分调研,制定周密的参展计划。同时,企业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,防止自身技术和品牌被侵权。更重要的是,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,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。如果只是依靠低价竞争,而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,那么最终也难以取得成功。

本文 pipicrypto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pipicrypto.com/post/1596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